乱世王者怎么练兵快_三国志战略版练兵几次能到20
时间:2024-05-07 06:29:40 点击:650
乱世王者怎么练兵快

三国志战略版练兵几次能到20

三国志战略版练兵5次到20级,从20级开始我们在征兵扫荡练级。

三国志战略版,演武场练兵一次最高可以练几

三国志战略版,演武场练兵一次最高可以练4级

三国乱世练兵令怎么用

当等级到达一定级别后,在世界地图本国都城附近会出现一个屯田区,点击武将移动到屯田区即可实现在练兵,训练10分钟后获得练兵经验,也可以选择屯田选项,10分钟之后获得粮草奖励。另外,练兵令不足的情况是无法进入屯田区的。

三国志8提高技术等级

三国志战略版如何快速提升武将等级

袁克定后来的结局怎样

1916 年6 月6 日,“洪宪皇帝”袁世凯众叛亲离、四面楚歌,在举国一片声中黯然离去,皇帝美梦只做了83 天就破碎了。

袁世凯是清末民初的风云人物,一个非常成熟的政治家,之所以鬼迷心窍称帝,除了他骨子里有皇帝情结外,周围人的忽悠也是主要原因。

袁世凯身边的人各怀鬼胎,纷纷怂恿袁世凯登基,还不惜假造,让袁世凯开历史倒车;所以有人说是袁世凯身边的人害了他,

这些害他的人中最努力的,当属袁世凯的大公子袁克定。

因为老爸当上皇帝,长子袁克定就是太子,未来的皇帝。

所以袁克定不遗余力忽悠袁世凯,为了相信全国百姓希望恢复帝制,他甚至还办了一份《顺天时报》,专门制造。

袁克定还买通了老爸身边的一个丫鬟,让她在送茶水的时候,把杯子故意打碎,说是看到袁世凯床上卧了一条龙,受到惊吓才打碎的。

袁克定的努力没有白费,袁世凯终于经不起诱惑,开始做起了皇帝梦。

1915年底,急不可耐地要做皇帝的袁世凯,把的总统府更名为“新华宫”,还成立了“大典筹备处”,为登基做准备。

那个所谓的大典筹备处还仿照英国宫廷内流行的式样,为袁世凯的十几个儿子量身定制一套“皇子服”。

1916年元旦,袁世凯在群臣的一片欢呼声中登基,袁克定心花怒放,自己终于如愿以偿了。

可是好景不长,由于全国各界的反对,袁世凯在3月22日宣布取消帝制,一场闹剧悄然收场。

窃国大盗在的咒骂声中忧愤成疾,于6月6日凄然离世,终年57岁。

袁世凯一生除了称帝,还有一个最大的失误就是没有把儿子培养好,没让他们掌握军政大权。

袁世凯死去的时候,袁克定也老大不小,快到不惑之年。可是老袁这个宝贝儿子没有军职,也没有从政,只是开滦煤矿矿务总局的一名督办。

因此,袁世凯虽然权倾一时,但儿子没有资历、没有影响,当他去世后,儿子们没有一个成为军政大佬的。

除了老爸名声太臭,失去号召力之外,个人能力也是一个重大因素。

因此没有老爸的袁克定什么也不是,甚至连养活自己的技能也没有。

袁世凯去世后,袁克定也不再神气,更没有励精图治干一番事业,反而跑到天津租界开始自暴自弃、坐吃山空。

他曾在京津两地为全家置办了房产多处,袁世凯死后的孀们住在天津河北地纬路,袁克定住在德国租界威尔逊路(现天津解放南路85 号)。

袁世凯当了多年,还曾经是大总统,也不可能没有遗产。

袁世凯去世后,每个孩子都分到一大笔遗产,袁克定是家里长子主持分家,因此有人怀疑他除了均分的那份遗产外,还独占了袁世凯存在法国银行的一笔巨款。

1935 年又迁到北京宝钞胡同63 号旧居。

在京津期间,他曾经做过一段典当生意,但华北沦陷后就经营不下去了。

刚开始的时候,袁克定的日子很滋润,四菜一汤没有问题,还养得起佣人、厨师甚至私人医生。

可是天长日久,多少钱也经不起这样花,渐渐地囊中羞涩,捉襟见肘,连买菜钱都没有了,经常为菜篮子苦恼,一度到菜市场捡菜叶。那时候袁克定已经年过六旬,加上自己年轻时从马上摔下成为残疾,即使打工也没有人用,只能忍饥挨饿了。

1948年,穷困潦倒的袁克定投奔了同在北平的表哥张伯驹,这一年他刚好70岁。

张伯驹的父亲张振芳是袁世凯兄嫂的弟弟,袁世凯担任总督后给了他一个肥差——,主管河北、山东一带盐政的盐运使。年收入不下10万两白银。

在袁世凯支持下,张镇芳还创办了北方第一家商业银行——盐业银行因此富可敌国。

从这个角度说,袁世凯对张家是有恩的;所以袁克定才想起了投奔家住承泽园的表哥张家驹,过起了寄人篱下的生活。

这时候的袁克定早已没有了当年的气势,张家驹女儿回忆说,她记忆中的袁克定,“干瘦、矮小,穿一身长袍、戴一小瓜皮帽,拄着拐杖,走路一高一低瘸得很厉害”。

袁克定娶有几房小妾,后来先后离开了他,只有原配跟他相依为命,陪他到老。

1949年新成立后,袁克定在章士钊的安排下出任中央文史馆馆员。

1955年,袁克定这个曾经的“太子”,在张伯驹家中黯然去世,享年77岁。

如果让你穿越到古代,你是一个小将军,你会

辞职归隐山林,因为古代没有正义战争,都是争权夺利的。

张自忠将军和张治中将军的具体情况是怎样的

先说张治中

安徽籍著名名将、爱国人士。早年参加辛亥革命,成立后进入保定军校,追随革命派。后来担任黄埔军校教官,参加北伐战争和中原大战,因战功卓著位列八大金刚之一。

1932年初,日军进犯上海,张治中担任新组建的第5军军长,率部进入上海与第19路军并肩作战,重创日军。全面抗战爆发后,时任第9集团军总司令的张治中首先打响淞沪大会战第一枪,给予日本驻上海的海军陆战队以毁灭性打击。只可惜由于国民寄希望于国际调停企图限制中日战争规模,对于淞沪战局一再干涉,以至于原本兵力兵器都占有优势的打的异常艰难。等到日军从国内调来援兵,完全丧失了先机,只有靠着兵力数量上的优势以顽强的战斗意志与占有陆海空火力优势的日军殊死相拼。眼见败局已定的张治中愤而辞去军职!

辞去军职的张治中后来主政湖南和新疆,特别是在主政湖南期间维护国共民族统一战线,积极推动湖南救亡运动,后来三次长沙会战大获全胜,这和张治中在湖南奠定的良好的群众基础密不可分。后来因为错误的执行了国民下达的“焦土政策”令,导致省城长沙遭到严重的人为破坏,张治中承担下大部分责任。

主政新疆期间释放大量在押的党员,为维护国共合作做出了巨大的贡献。1949年初,张治中顺应时代潮流,毅然脱离他曾经忠实效力数十年的国民党加入新生的。

再说张自忠

同样也是一位名将!

出身于西北军,参加过国内军阀混战,全面抗战爆发前担任驻平津的第29军第38师师长。和他的上司宋哲元一样,此时的张自忠头脑里残留有一定的军阀割据思想,面对日军的挑衅,生怕轻启战端将丢掉平津这块来之不易的地盘。直到副军长佟麟阁在南苑壮烈牺牲后,张自忠才得知战争已经开始,而所部第38师在天津已经军击败。29军撤出平津后,张自忠作为全权代表与日军谈判,因此一度被国人骂为贼。

在战友的鲜血和民众的唾骂声中,张自忠彻底醒悟,于1937年秋亲自去南京向请罪请战。后来在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帮助下,张自忠担任了由原38师扩编而来的第59军军长,加入第五战区。感激涕零的张自忠随即率部加入徐州会战,第一个对手就是曾在华北战场横冲直撞的日军第5师团。在临沂之战中,张自忠率部经过反复拼杀,一举将其击溃。

徐州会战后,张自忠率第59军参加武汉会战,在河南潢川,饱受疟疾折磨的张自忠指挥部队死守潢川,与日军第10师团持续拼杀12个昼夜,杀敌3000余人,为后续主力部队集结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武汉会战后,日军伤了元气,同时调整整个亚太战略,用于进攻西南大后方的兵力变得极为有限。已经升任第五战区右翼兵团兼第33集团军总司令的张自忠参加自抗战以来的第一次战略攻势作战——冬季攻势,一举歼灭日军一个旅团,打掉其第3师团指挥部,极大的震撼了日军。同时被当地军民称之为“活关公”。

1940年5月,枣宜会战爆发,张自忠率部在运动歼敌中与日军遭遇,因为寡不敌众而壮烈牺牲。

秦朝灭亡时老秦人的正规军在干什么

秦朝灭亡的时候,秦朝的并没有真正抵抗。之所以说秦朝的并没有真正抵抗,有三个理由。

一是王离带着秦朝回来救援的时候,这些简直不堪一击。

要知道,这支曾经在蒙恬的带领下,打得匈奴找不到北,其战斗力是相当强悍的。而且蒙恬带领的这一部分,也是在六国统一战争中立下了赫赫战功的。打匈奴打六国那么厉害,为什么和农民起义军作战,却败得那么惨呢?显然,这就是因为他们并没有真正抵抗。

二是赵佗的,在秦朝灭亡时见死不救。

赵佗率领的攻打百越的,有好几十万(一说有50万)。如果这么多回国帮助秦朝的话,就算当时项羽打起来很厉害,他也可能不是这些的对手。可是,这支大军根本就没回来。说明什么,说明这些老秦人的,根本就不想和农民军作战。

三是秦朝各城市的部队,不抵抗农民军。

秦朝留在各城市里,其实是还有的。但是这些并没有真正抵抗。

比较有代表性的例子,就是沛县的县令,本来他是很忠诚于秦朝的,但是当农民起义爆发以后,沛县的县令却想组织单干,而且还想把刘邦招回来。这就是他不愿意真心为秦朝卖命的表现。

说起来,秦国之所以战无不胜,很大一个原因,是因为秦国有很多老秦人,他们气势豪迈,意志坚定,武功高强,所以他们才在十年时间里,把其他国家给灭了。当秦朝灭亡的时候,这些老秦人应该都还活着,最多也就30多岁。就算他们不上战场打仗了,他们也会号召他们的儿子们积极站起来,保家卫国,可是为什么,他们在这个时候却没有站出来,为保家卫国做过什么贡献呢?

我认为,当年之所以没有老秦人站出来,为秦朝出生入死,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一、秦朝没有维护老秦人的利益。

历史上任何一个国家,在吞并了其他国家以后,这个国家之所以能够延续下去,很重要一点,就是维护主体民族的利益。

虽然这种做法,不利于民族团结,但是在皇权时代,这却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办法。元朝打进中原以后,他们就极力维护蒙古人的利益。虽然最终元朝被汉人农民起义者了,但是蒙古人的根魂却没有断。他们回到北方以后,作为一个民族,一直延续到今天。

秦朝建国以后,却没有维护老秦人的利益。

秦朝的法令非常严酷,这个严酷的法令,不仅针对被征服的六国老百姓,也针对秦朝的老百姓。这些老百姓,曾经参与秦朝灭六国的战争,立下赫赫战功,并获得分封。但是,由于秦朝法令严酷,这些人分封获得的东西,很快就被剥夺了,他们和其他六国老百姓一样,成了秦朝的囚徒。

这样一来,他们怎么还会认同这个国家,怎么还会维护这个朝廷呢?

二、老秦人打下江山后没有获得安宁。

老秦人在打下江山后,对于他们来说,最重要的一件事情,就是要坐江山。毕竟在打江山过程中,他们迎来了太平,也获得了一定的土地。这时候,最重要他们也最喜欢的一件事情,就是安安静静地在自己的土地上劳动,种庄稼,建房子,把基业传下去。

但是,秦朝却没有给老秦人自由安宁的时间,秦朝在全国大兴土木,修建秦皇陵,修建阿房宫,修建万里长城,修建秦直道等等。同时,他们又发动了对匈奴和百越的战争。

得不到安宁,老百姓非常不满。这使得他们有一种感觉,这不是他们的国家。

国家在古代,准确地说,其实叫“家国”,首先有家,才会有国。如果自己的小家都不得安宁,他们对皇室所代表的那个国,当然就没有亲和力了,他们自然不会极力去维护了。

三、秦朝的激励制度没有延续下来。

秦朝建国以后,“军功奖励制度”还是否适合,并没有明确说明。因为当时更多的是进行一些浩大的工程建设。在这些工程建设中,之前打仗使用的那些激励制度,还有没有用,历史上也没有明确记载。

不过,从后来农民起义爆发后,士兵们在与农民军作战的时候,并不热心,打起来也并不厉害就可以看出,很可能这套制度没有延续下来,士兵们缺乏积极性。

四、老秦人不愿意互相内耗。

秦末的农民起义者,实际上不只是被征服的诸侯国的老百姓,还有很大一部分是原先秦国的老百姓。因为当时不满秦朝统治的,不只是六国的老百姓,还包括秦朝的老百姓。所以,如果老秦人们要站起来打农民起义军的话,就相当于兄弟之间手足相残。为了一个他们并不喜欢的皇室手足相残,这是他们不能接受的。

总之,虽然当时的老秦人,还是原来那些老秦人,但是他们的思想和情感,都已经发生改变,他们也不愿意再为秦朝打仗了。

(参考资料:《史记》等)

武庙十哲都有谁

既然能够入列武庙十哲,那都不是一般人,设立武庙最主要的目的是激励官员,为武将树立标杆,告诉百官何为良将,什么样的良将能流芳千古、留名丹青,这与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的政治意义如出一辙,所以唐朝才有“诸州武举人上省,先谒太公庙”的规定。其实功过千秋自有后世评说,不是武庙里排个座次就能分以优劣的。既然是出于这种政治目的,那么很多因素就会影响人物的排序,比如儒家思想下的忠与仁,统治者需要这种思想驾驭臣下,那么这就是一个重要标杆,因此就会影响对某个人军事能力的判断。

武庙十哲简介

我们知道唐玄宗时为尊儒而大修文宣王庙,以孔子为奉,四子为配,孔子的十位学生为十哲分列。唐肃宗上元元年(760年),以祭孔子相同的尊奉姜太公为武成王,将太公尚父庙更名成武成王庙,简称为武庙,时以姜太公为奉,张良为副祀配享,含张良在内以历代名将十人坐像分列左右。左列为秦武安君白起、汉淮阴侯韩信、蜀汉丞相诸葛亮、唐尚书右仆射卫国公李靖、司空英国公李勣;右列为汉太子少傅张良、齐大司马田穰苴、吴将军孙武、魏西河郡守吴起、燕昌国君乐毅。后来唐德宗时期再增祭古今六十四名将,此处不再赘述。

到了宋朝,从太祖开始更改武庙所祭名将,直到宋徽宗时期才大致成定制,此时的张良已经坐在了姜太公身旁,殿下列左右分列十人,左侧为管仲、孙武、乐毅、诸葛亮、李勣;右侧为田穰苴、范蠡、韩信、李靖、郭子仪。由此可见,宋朝拿掉了白起、吴起,增加了范蠡、管仲、郭子仪。

“太祖幸武成王庙,历观两廊所画名将,以杖指白起曰:起杀已降,不武之甚,何为受享于此?命人去之。”——《宋史》

白起是在宋太祖时期便拿掉的名将,后列入七十二名将中,白起之所以被拿掉,赵匡胤的理由是杀降,这与其偷得柴氏后的伪善不无关系,草创之际,树立仁慈的政治形象,以便争取统一战争中的民心向背,白起便成为这种政治造势的牺牲品。白起一生七十余战未尝败绩,他的战术思想就是歼灭敌军有生力量,这与大多数攻城拔寨争夺战争资源的将领不同,是他所开创的战争特色,并不能认为是不仁之举。再者如长平之战的俘虏,不杀之又如何处置?当时秦国的消耗亦是惨重,杀降是为秦王承担了千夫所指的骂名,要说白起唯一的缺陷就是后期不受节制,有失臣节,但与军事能力无关,他应该算是古代史上最会运用围歼战术的将领。

吴起被拿掉的原因可能有两点,一是因为他历仕鲁、魏、楚三国,他担任主帅保鲁国有功、但受鲁穆公猜忌,远投魏国,为魏国打造了特种部队“魏武卒”,夺取秦国河西之地,使秦国百年不敢东进,此后再遭谗言陷害,于是投奔楚国。这些虽有先主不察的委屈,但毕竟是“三姓家奴”,有不忠之嫌;二是其政治才能掩盖了军事光辉,吴起到了楚国之后便一心投入变法事业,与“商鞅变法”、“申不害变法”齐名,楚国通过吴起变法逐渐强大起来,南征百越、北击魏国、拓地千里。可以说吴起的政治光辉完全掩盖了他之前的军事亮点,所以他被请出十哲可以理解。但范蠡同样是政治光辉大于军事亮点的人物,以范蠡挤掉吴起,我觉得还是后世对范蠡评价更高,特别是“忠以为国”的评价更迎合统治者的喜爱。

十哲分析

  • 战略家行列

以唐朝所列十哲为例,大致可以将其分为战略大师和战术大师。所谓战略大师就是为国家的军事部署及发展方向做出规划,这里主要代表便是唐、宋、元三朝都奉为配享的张良,他与萧何、韩信并列“汉初三杰”,若说韩信是善于攻城拔地的军事家,那么张良便是出谋划策整体布局的战略家,“运筹帷幄之间,决胜千里之外”说的正是张良。刘邦以汉中为根基,灭三秦定关中,以潼关之险东望中原,这个战略构想便是出于张良。后在形势危急的时候,张良提出的策反英布,委派韩信北击燕赵的迂回战术成为楚汉战争的转折。以及后来定都之事,洛阳成为六国旧人的主推,张良携陈平等人立谏以关中为都,为汉朝的稳定发展提供了基础。

一个战略家的思想格局往往比攻城拔寨更为重要,张良如此,诸葛亮也是如此。蜀汉的发展无一例外的是以“隆中对”为基本国策,这个国策在关羽发动襄樊之战时看到了希望。关羽的襄樊之战在战略上并不存在问题,当时的蜀汉已经夺取汉中,刘封、孟达也将上庸三郡收入囊中,此时若想东西连成一线,惟独需要打通襄樊地区。这个战略一旦形成,蜀国北伐的难度将大大减轻,东部战区的贯通性便可有效牵制魏国西线兵马。可惜关羽操之过急,吴国国策“江东对”又与蜀国重叠在荆州地区,故而背信弃义的夺取荆州。诸葛亮在后期的北伐也并非指向关中,而是锁定在陇右、西羌,这个战略目标也很明显,就是控制关中西锤,取得产马地区,赢得羌人支持。

诸葛亮与张良都是战略家,且都在战争中表现出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战略高度远高于实战能力。张良的实战在项羽面前碰壁不少,但好在汉军不缺实战人才;诸葛亮则不同,他需亲自带兵平定西南少数民族,又亲自北伐,虽取得一定成就,但终无回天之力,因此也饱受后世诟病。

  • 军事思想家行列

如果说战略家的宏图构想富含更多政治意义的话,那么军事思想家则更切合武将之称,或者说是儒将。在十哲里,孙武的成就应该位列军事思想家之首,这个毫无争议,他被誉为“兵家至圣”、“百世兵家之师”、“东方兵学鼻祖”,按道理说孔子为文圣,孙武应该列为武圣,毕竟孙武是与老子、孔子并列春秋诸子的前三席,在实战方面,文献记载有限,但孙武的一大亮点就是在吴弱楚强的形势对比下,十日武战攻破楚都,至楚几近亡国。孙武的军事思想完全展现在他的著作《孙子兵法》当中,成为古代“兵学圣典”,位列《武经七书》之首,直到今天任然被世界各国学习研究。

田穰苴在历史中的战绩并没有太多记载,但他严厉治军的军事思想被后世树为治军表率。他的军事思想编纪在代表作《司马法》里,但由于年久失传,在后世争议较大。历经唐宋两朝都将其列为十哲,说明其治军思想倍受统治者追捧,但在军事思想家里,兵家四圣恐怕才是最精辟的思想体系,后文逐一介绍。

  • 实战军事家

战国四大名将之首的白起,一身七十余战未尝败绩,真正的常胜将军,为秦效力30余年,攻城70余座,亲自指挥的著名战役如伊阕之战破魏韩联军;伐楚之战,攻陷楚都郢城,迫使楚国迁都;长平之战,赵国有生力量全部折损殆尽,一战则国祚走衰。

汉初三杰之一的韩信,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的策划者;北线迂回战略的执行者,为汉王刘邦擒魏、取代、破赵、胁燕、东击齐,南灭楚,时人誉为“国士无双”、“功高无二,略不出世”,并著有《韩信兵法》三篇,收录其军事思想。

高祖每云:“李靖是萧铣、辅公祏膏肓,古之名将韩、白、卫、霍,岂能及也!”——《旧唐书》

唐朝的两位名将李靖、李勣都是开国功勋,也都是唐朝开疆扩土的军事担当,两人在贞观三年(629)对厥的征战中有过合作。李靖的主要战绩是统一战争中平王世充、窦建德、萧铣、辅公祏,对外战争中灭厥、破吐谷浑;李勣比李靖年轻23岁,在随李世民的统一战争中资历较潜,所以主要战绩偏向于统一后的对外战争,他两度击溃薛延陀,后平定碛北,后又破厥、高句丽,在解决高句丽问题以后,李世民评价他说“隋炀帝劳百姓,筑长城以备突厥,卒无所益。朕惟置李世勣于晋阳而边塵不警,其为长城,岂不壮哉!”

乐毅的名声之大,常有后世人杰自比管乐,他最经典的一战发生在公元前284年,时燕国国力弱小,但他联合并统帅燕、赵、楚、韩、魏五国联军攻打强盛的齐国,连下70余城,打的齐国只剩即墨和莒,从此失去争霸的实力。乐毅创造了古代战争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对长期恃强凌弱的齐国造成震慑,从此不再小觑北燕。

兵家四圣与武庙十哲对比

前文已说过武庙十哲带有很强的政治色彩,所以就无法权衡哪些人名不副实,李靖、李勣二位名将也不敢排除自卖自夸的成分,所以倒不如和历史上流传的兵家四圣做一下对比。历史上对兵家四圣的说法众说纷纭,大致分为以下九个观点:

  • 一、兵圣孙武、亚圣吴起、计圣孙膑、尉圣尉缭;

  • 二、兵圣孙武、谋圣鬼谷子、亚圣吴起、次圣孙膑;
  • 三、兵祖吕尚、兵圣孙武、亚圣吴起、次圣孙膑;
  • 四、兵圣孙武、亚圣吴起、人屠白起、帝师王翦;
  • 五、兵祖吕尚、兵圣孙武、隐圣黄石公、谋圣张良;
  • 六、兵圣孙武、亚圣吴起、人屠白起、兵仙韩信;
  • 七、人屠白起、兵仙韩信、战神李靖、武圣岳飞;
  • 八、兵祖吕尚、兵宗司马穰苴、兵圣孙武、亚圣吴起;
  • 九、兵祖吕尚、兵尊王子成父、兵圣孙武、亚圣吴起。

总结出来一共有:孙武、孙膑、吴起、尉缭、吕尚、司马穰苴、鬼谷子、王子成父、韩信、白起、张良、黄石公、李靖、岳飞、王翦这十五人。除去主祭吕尚,唐朝的武庙十哲与之重叠的有司马穰苴、孙武、张良、李靖、白起、韩信、吴起;没有提名四圣的有诸葛亮、乐毅、李勣这三人。而四圣提名之人未入列武庙十哲的有孙膑、尉缭、鬼谷子、黄石公、王子成父、岳飞、王翦这七人。那就看看这七人中是否能挑选出顶替诸葛亮、乐毅、李勣的人。

首先我们可以排除岳飞,因为他是北宋末期的名将,唐朝设庙时还未出生。其次再排除黄石公和鬼谷子,此二人据传都是隐世高人,传言黄石公是张良的师傅,传授《太公兵法》于张良,张良以此兵书助汉王得天下,在后世的流传下,这本从未面世的兵书被称为天书;鬼谷子则有所不同,他本名王诩,是春秋时期著名的谋略家,著有《鬼谷兵法》,但不见传世,反而是《鬼谷子》一书由其学生根据他的言谈编撰而成,其学生包括纵横家苏秦、张仪,军事家庞、孙膑等五百余人,但历史上却无此人实际战例的记载,《鬼谷子》一书虽然被众多军事家研究,但它主讲“阴阳谋略”,并非兵法。最后,排除王子成父,这主要是由于史料对其记载匮乏,只知其为周桓王之子,为避祸乱逃至齐桓公帐下为将,战绩体现于对少数民族的战争。

如此就剩孙膑、尉缭、王翦三人。孙膑是兵阴阳派的鼻祖代表,他辅佐田忌接连击败名将庞,桂陵之战、马陵之战这两大实战足够验证其军事思想,并留世《孙膑兵法》,以战争规律总结取胜之道,提出“借势”、“必攻”的核心战术思想,对后世影响颇为深远。尉缭与孙膑同门,属于鬼谷子门下,是兵形势派的鼻祖代表,历史上关于其记载不多,他的军事思想主要由《尉缭子》传世于后,得到诸多军事家的推崇,此书也入列《武经七书》,尉缭的军事思想局限于理论上,他本人并无实战经历的记载,所以影响力比孙膑逊色许多。王翦是战国四大名将之一,主要战绩是攻破赵国都城邯郸,扫平三晋地区;统兵60万击败项燕,消灭楚国,《史记》评价他与白起是“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是互补的一对将领。

孙膑、尉缭、王翦三人如果顶替诸葛亮、李勣和乐毅,我个人觉得孙膑毫无争议可以顶替此三者任何一人;尉缭则属于军事理论家,没有实战做基础,所以三者皆无法顶替;王翦是实战型军事家,其个人战绩比李勣、乐毅、诸葛亮都要辉煌,虽属于以强克弱,但也多属于大兵团会战,并深入敌国腹地作战,难度系数并不比乐毅、诸葛亮低,所以王翦顶替三者也不成问题。

如果非要退二进二,那么我选择以孙膑、王翦顶替诸葛亮、李勣。我认为诸葛亮更应该称为战略家,其战略眼光也应得到肯定,但战略构想只有成功才能得到证明,诸葛亮的隆中对和北伐战略双双失效,这只证明诸葛亮鞠躬尽瘁的成仁,并不能证明其军事策略的成功。且在同一时代,军事成就在其之上者如东吴陆逊、周瑜、甚至西晋的羊祜,诸葛亮能够跻身武庙十哲,也多因忠义无双的精神,以及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勇气。

李勣则更容易理解,诸葛亮好歹是军政一把抓,劳心劳力,李勣在前期征厥是以李靖为主,他是辅助性质的配合进攻。他的最大功绩是独自做统帅击败薛延陀的少数民族联军,后在贞观二十年安抚并平定了薛延陀内乱。贞观十九年(645),李世民御驾亲征高句丽,以李勣为辽东行军大总管,取得了征辽战役的全面胜利。后从乾封元年(666)至总章元年(668),李勣彻底攻灭高句丽,获得五部近七十万户民,一百七十六座城,唐至此设立安东都护府管辖。这为唐朝开疆扩土贡献不少力量,但相比较王翦的横扫三晋、攻灭楚、赵所得领土又逊色一些。

综上所述,唐朝所立武庙十哲具有较强的政治意义,但不能说名不副实,唐初所立十哲皆是兵家丹青流芳的圣贤良将。只能说如果要将此十哲做出替换,我个人觉得以孙膑替换诸葛亮、王翦替换李勣。名单为白起、韩信、孙膑、李靖、王翦;张良、司马穰苴、孙武、吴起、乐毅。

参考资料:《战国策》、《史记》、《旧唐书》、《三国志》、《汉书》

现在还有什么手游比较好玩

王者荣耀,英雄联盟,刺激战场。等等

三国志战略版练兵几次能到20
展开 ↓

最新游戏更多

最新软件更多

  • 玩家推荐
  • 游戏攻略

峰溢下载站 Copyright(C) 2008- ytdonghua.net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2023006282号-2| 免责声明